上汽VS比亚迪谁能代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?

日期 : 2017-08-14| 来源 : 上海尊龙凯时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

 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 ,上汽和比亚迪是两家典型的标杆企业 。这两家企业在技术路线上各自拥有自己的“独门法宝” ,到底孰强孰弱外界莫衷一是 。但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中 ,市场中一些细微的变化也让尊龙凯时得以抽丝剥茧 ,从而做出更好的判定


        2017上半年 ,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 ,达到了16.4万台 ,同比上涨26.1% 。在上半年 ,上汽乘用车总销量超27万辆 ,同比增长84% ,其中7月份荣威RX5销量达18131辆 ,超过比亚迪全系燃油车销量 。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上汽上半年业绩的亮点 。

        燃油车销量的下滑 ,直接破坏了比亚迪品牌形象 ,也为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埋下了雷 。事实上 ,在乘用车领域 ,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是三大细分市场中最主要的战场(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处于开发阶段) ,但比亚迪在这两个领域的技术和优势正被质疑 。一个标志性的市场变化是 ,在插电混动车型上 ,荣威eRX5分别超越比亚迪战略车型唐和宋DM 。

        特别是在上海市场 ,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总上牌量为9850辆 ,其中荣威品牌上牌量达到7176辆 。简言之 ,上海每卖10辆新能源车 ,有7辆是荣威 。在插电混动细分市场 ,比亚迪的表现也乏善可陈 ,1-7月 ,旗下插电混动代表车型唐 ,销量仅为8479辆 ,同比下降62% ,近乎腰斩 。荣威eRX5表现稳步提升 ,累计销量达到10811辆,成为上半年国产插电混动SUV销量翘楚 。

        上汽在上海的“反超” ,是一次实力的直接对抗 ,是一个自然的市场淘汰结果 。背后的原因也很明显——上汽的产品更具备购买价值 。



        在技术上 ,上汽在插电混动的核心技术方面 ,推出的以EDU电驱变速箱为核心的插电混动核心技术 ,已申请超过百余项知识产权 ,包括两个美国PCT专利 ,并荣获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科技一等奖 ,并成功应用在荣威e550 、e950 、eRX5 、ei6等车型上 。而比亚迪技术路线本质就是在燃油车上加了电池和电动机 ,一味追求动力性的同时 ,却丢失了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最重要意义 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比亚迪的混动系统 ,前桥超过120kw的电机刚性连接在车轮上 ,无法脱开也无法换挡 ,在低电情况下成为整车驱动巨大的累赘 ,既拖累整车能耗 ,也影响车辆的动态响应 ,更无法换挡 。”一位技术人士指出 。而在总续航里程差不多的情况下 ,荣威eRX5油箱最小 ,仅为37L ,配合12kWh的电池 ,所产生的能耗也最小 ,eRX5的单位能耗为16kWh/100km ,而比亚迪唐为23.25kWh/100km ,宋为21.12kWh/100km 。反观比亚迪唐和宋DM ,两款车的油箱容积分别为(53L 、52L) 、电池容量分别为比荣威eRX5要大出不少 ,所产生的能耗也较高 。所以 ,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并不节能 ,也不减排 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从安全性上来说 ,比亚迪绝大部分产品仍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,这种电池的密度低 、体积大 ,在低温情况下 ,电池衰减非常严重 。而荣威已经全部搭载能量密度更高 、一致性更好的三元锂电池 ,比如荣威ERX5所搭载的电池 ,能以48kWh的电量行驶超过400公里 ,它的能量密度超过130Wh/kg ,能得到国家1.1倍补贴 。至于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谁更安全 ,上汽也做了独树一帜的技术处理 。

        荣威新能源电池按照美国UL2580安全标准研发 ,并达到民用防水防尘最高等级IP67 ,电池安全技术实现全球领先 。在北京 、上海车展上 ,上汽将电池浸泡在鱼缸中超过十天 ,电池毫发无损 。但比亚迪电池防水技术目前还有待升级 ,在其秦的用户手册中标注 ,用户后备箱放液体也要有所限制 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电池安全 ,荣威新能源车在控制电池衰减方面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 。荣威ERX5在所有汽车品牌中率先算给出了“8年20万公里电池衰减不超过30%”的承诺 ,而比亚迪尚无相关承诺 。上汽高层在采访中更是信心满满地表示 ,上汽电池衰减30%只是一个“保底承诺” ,实际表现将优于此数据 。

        插电混动车型低电量情况油耗 、纯电动车型电耗 、安全性(动力电池的安全耐久)是三个最能体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指标 ,这些指标上荣威新能源都要优于比亚迪 ,当然更优于其它同类汽车品牌 。这些优势将直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性 、更长的续航里程 、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,这也是为何荣威eRX5在上海实现大反转 ,而ERX5一上市就在北京获得千辆私人订单的原因所在 。

        上汽的厚积薄发 ,也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高颜值 、高技术含量 、高安全性能的“三高”产品 ,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不再纠结 。这对行业发展来说也是好事——一款好的产品能改变消费者的信心 。